5月17日上午,内蒙古自治区第五届文化和旅游“政校行企”对接会在学院体育馆隆重举行。本次会议以“政校行企协同发力,文旅融合共促发展”为主题,汇聚政府、高校、行业协会及企业四方力量,共同探索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,深化产教融合与人才培养合作。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、教育厅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、包头市政府等相关领导,各盟市文旅部门负责人,区内37所旅游院校代表、92家文旅企业、10家行业协会代表,以及内蒙古日报等10余家媒体单位300余人参会。大会由校党委委员、学院党委副书记、院长那森巴雅尔主持。

产教融合聚力 共谱文旅新篇
校党委委员、学院党委书记韩瑞平在致辞中代表承办方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,并指出:“此次对接会是深化‘政校行企’四方联动、推动文旅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。学院始终立足自治区文旅产业发展需求,以旅游学科建设为抓手,以产教融合为路径,累计培养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5000余名,为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”学院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,进一步整合资源、创新机制,助力自治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
亮点精彩纷呈 政校行企协同
经验共享,赋能人才培养。文化旅游人才培养“双进工程”院校、企业、学生代表围绕“校企协同育人”“实践创新”“职业发展”等主题展开深度交流,分享产教融合实践范式,为自治区文旅人才培养提供创新思路。



平台发布,创新供需对接。内蒙古文旅行业产教融合供需对接平台”聚焦构建文旅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桥梁,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人才供需精准匹配,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,为自治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。

基地落地,深化政校合作。自治区文旅人才培训基地、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正式签约挂牌,标志着政校合作在人才培养、科研创新、社会服务等领域迈入实质性阶段,为自治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
人才对接,精准匹配需求。12家文旅企业与学院签署高质量旅游人才订单培养协议,覆盖智慧旅游、研学旅行、非遗传承等新兴领域,预计年输送专业人才超300名,精准对接企业用人需求,助力文旅产业人才队伍建设。


共同体成立,共筑发展生态。“内蒙古旅游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”由政府、高校、企业、行业协会联合发起,旨在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,推动自治区文旅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。

主旨报告环节 汇聚专家智慧
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杜兰晓以《职业教育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探索与实践》为题,阐述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核心地位,提出打造重点平台、抓好“五金”建设、探索“职教出海”三大实践路径,强调需统一思想、创新机制、数字赋能、走向国际。

同程旅行产教融合高级顾问王波作《同程数字旅游产教融合创新实践》报告,分享企业通过“数字技术+文旅场景”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的经验,包括全产业链布局、模式创新路径与实践特色,如教学与产业同步、构建“生产-教学-创新”内循环等。

招聘成果丰硕 助力稳岗就业
作为本次会议的重要成果,现场同步举办的文化旅游产业专场招聘会成效显著。81家企业提供221个岗位,需求人数达1239人,吸引众多毕业生及求职者参与。经初步对接,达成就业意向600人次,涵盖旅游管理、酒店服务、文化创意等多个领域,为自治区文旅产业人才储备注入新活力。







数智赋能融合 创意融合实践
会后,那森巴雅尔携同程旅行渠道中心CEO俞正桥、安徽云驴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阮成友共同为“数智文旅生产性实训基地”揭牌。与会领导嘉宾实地考察学院艺术设计系“创意内蒙古”作品展,感受艺术创意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。

深化合作共赢 擘画融合蓝图
此次对接会不仅为政校行企四方对话搭建了有力平台,更成为自治区文旅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里程碑。会议期间,各方围绕人才培养标准共建、产学研协同创新、实习实训基地共享等议题达成多项合作意向,为构建“教育链、人才链、产业链、创新链”四链贯通的发展格局奠定坚实基础。
未来,学院将继续发挥自治区文旅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,以“双高计划”建设为引领,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强化社会服务能力,为打造“北疆文化”品牌、建设文旅强区贡献智慧与力量,共同擘画自治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